2008年4月18日,星期五(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二版:钱塘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请矫正对象当编外保育员
诸暨推行“福利院社区矫正”模式
赵擎 张炯华

  本报讯  4月13日上午,社区矫正对象冯某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诸暨市社会福利院,给那里的残障儿童们理发。和冯某一样,诸暨市很多矫正对象变成了福利院固定的“理发师”、“驾驶员”和“保育员”。在推行“福利院社区矫正”工作模式一年来,这些矫正对象不仅改掉了恶习,实现了零违法犯罪,而且怀着感恩的心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
  去年以来,诸暨市公安局推出“综治牵头、公安为主、社会联动、教育感化”的福利院社区矫正工作模式,与诸暨市社会福利院联手安排所外执行人员到福利院参加公益劳动、集中活动和结对活动,形成矫正对象牵手福利院儿童的方式,让他们在强烈的对比之下自发形成一种爱惜怜悯之心,激发其人性善良的本质,从而逐渐消除其违法犯罪的诱因。
  福利院经常要租车送残疾儿童到杭州治病,矫正对象王某原是个驾驶员,得知这一情况后,他主动承担了接送任务。女性矫正对象倪某和翁某定期到福利院,帮助照顾智障、残疾儿童的生活起居,成为福利院的“编外保育员”。“通过这一模式,很多矫正对象在接受矫正教育活动时从以前完成任务式心态向主动积极型的心态转变,增强了他们对社会的责任心和认同感。”诸暨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这样评价说。
  经过一段时间的矫正,绝大部分矫正对象在精神和心理上得到了满足和充实。矫正对象王某感慨地说:“以前总感觉被强制力压着,内心总有一点不服,但在福利院看到残疾儿童们的情况后,我的心被震撼了,我应该做一个对社会负责、对社会有用的人。今后即使所外执行期满了,我也会一如既往地来帮助这些孩子。”